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小学招生“考家长”是现实的无奈之举
2011-06-14
关注掌上高考

  想上小学,不但要考孩子,家长也要参加考试,并计入总分。前日,武汉实验外校小学部举行入学测试,家长考完后连称“试题量有些大”。 “别小看家长考试,千万马虎不得,这也计入总分的,如果没考好,孩子进外校可能就悬了。”采访中,多名家长表示家长考试计分,不敢忽视。而据一知情人士透露,家长成绩确实计入总成绩,“大概占总成绩三十分之一,甚至可能更高。”(《广州日报》6月13日)

  小学招生,为什么要考家长而且还要纳入总分?从新闻报道的情况来看,其实答案并不复杂。正如武汉某区招考办负责人所言,此举可能跟学校报名人数过多有关,“报名人数太多,这是刷掉部分学生的一个比较好的做法。”事实上,仅招240人的小学吸引了6000余人报名,在对学生进行测评的同时“考家长”,恐怕也是无奈的现实之举。

  这样的做法引起了舆论的质疑——“孩子受教育机会应该是均等的,不能因父母可能存在缺失,而失去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这话没有什么错。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供大于求的前提下,本身就存在天然的竞争。即便学校不采取“考家长”的方式,肯定也会推出其他的“优胜劣汰”举措,这是毫无疑问的。譬如收取“择校费”。

  无需讳言,当前的国民教育投入虽不断加大但还是无法满足社会性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而同时教育资源的投放配置还很不均衡,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存在较大的资源差距。这是数千考生扎堆报考一所小学的关键所在。从这个角度看,“考家长”的另类与择校费的盛行,其实都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催生的“产物”。

  不过,在笔者看来,与择校费相比,“考家长”无疑是一种次优的选择路径。一方面,可以督促家长重视家庭教育,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对于学校教育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另一方面,不设财富门槛的“考家长”,让所有家庭无论贫富都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考出来的公平”终归比“花钱可以买到的公平”,更具有相对公平的内涵和价值。我们质疑“考家长”导致了另外一种不公平,实际上回头来想想,就事论事,与其让优质教育资源异化成“教育消费”或者“关系人脉”独享的蛋糕,还不如设置这样一个“考家长”的竞争选拔入口。

  当然,从长远来看,小学招考“考家长”的竞争门槛,有违教育公平和教育精神,只能是权宜之计。但实现教育资源均衡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政策不断校正和投入不断增强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现实的语境下,“考家长”保证相对公平,并非惺惺作态,学校的做法和态度是客观理性的,没有什么好指责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